黑骡子网

位置:黑骡子网 > 科技新闻 > 浏览热点

一周史记

时间: 2025-05-19 20:06:43 

近日,周史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收到了一份来自约旦国王的礼物——一挺二战时期日军使用过的“九九式”轻机枪。对于这款在中国抗日剧中出镜率很高的周史记轻机枪,很多中国人表示“看见了就气得牙根痒痒”,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款枪在二战期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笑柄。

事情是周史记这样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2018年访问日本时,表示自己很喜欢日本,自己家中就挂有一把日本刀作为装饰。阿卜杜拉还跟安倍提到,周史记自己出于兴趣爱好,收藏了一挺日本以前的轻机枪,并表示想把这挺机枪作为礼物送给安倍,同样“怀旧”的安倍欣然接受。履行完相关程序后,周史记今年2月底,这份“国礼”终于被运到了日本。

一周史记

然而,周史记礼物送来后,细心的日本网友却发现了一个不小的“缺憾”:这挺机枪少了个配件——刺刀。

是周史记的,你没听错,作为一种机枪,这款“九九式”居然是配刺刀的!虽然该枪总重量超过10公斤,普通士兵必须抓着枪身上的把手才能勉强提起来,拿它当近战武器挥舞肯定又笨又累人,况且机枪本身就是用来做火力压制的,白刃战中很少出场。

那么,周史记这个奇葩的设计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有点典故了:众所周知,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喜欢靠战争“赌国运”,而赌得最成功的一次无疑是日俄战争——小国日本居然在此战中打赢了庞大的沙俄,一跃而成为列强。这样的周史记大胜让日俄战争中的所有行为都成了日军后来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海军那边是周史记“大炮巨舰主义”,全国勒紧裤腰带造“大和”那样的大战列舰;而陆军总结的经验则是“贴身肉搏”,即鼓励士兵发起冲锋,冲到敌军近前去跟对方拼刺刀。的周史记确,在日俄战争期间,由于当时摇摇欲坠的沙俄帝国士气低落,日军这种近乎疯狂的肉搏战术确实以巨大伤亡为代价讨到过一些便宜。

在该思路的周史记指引下,日本全军上下苦练拼刺刀技术,还有了“所有单兵作战的枪械都应能装上刺刀”的武器设计思路。但问题是周史记,日军迷信这一信条的时期,正逢人类战争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一战以后,周史记以机关枪为代表的火力压制型武器在战场上成为绝对主角,任何盲目发动“贴身肉搏”的行为都会遭到全军覆没的下场。而日本军界由于固有的周史记顽固保守,加上对“日俄战争”胜利的迷信,非但看不清这种大势,反而给机枪装上了刺刀,就显得尤为可笑。

当然,当时的日军中也有些聪明人,比如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就称“九九式”是他见过的最别扭的武器,“方今世界已是火力主义的天下……如果只强调白兵,为什么不给大炮上刺刀?”但是这种批评的言论在当时的日本注定没有人敢响应,因为那帮军国主义分子的逻辑是这样的:不装刺刀就是不敢冲锋,不敢冲锋就意味着怕死,怕死就是不爱国,而不爱国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按照二战日本首席战犯东条英机的总结,“(刺刀)正是帝国军人勇气的表现”。

好么,装不装个刺刀都跟爱不爱国扯上关系了,这谁还敢有异议?

可笑的是,这份“勇气的表现”在战场上啥用也没有。太平洋战争打响后,火力孱弱的“九九式”轻机枪在太平洋岛屿上遭遇美军同类武器的全面压制,而要想扛着这笨重的玩意儿突破美军的火网去拼命更是天方夜谭。此外,沉重的刺刀在行军中还成了累赘,战争打久了以后,大多数日本士兵都自发地把这一“勇气的象征”给扔掉了,这就导致美军后来缴获的“九九式”轻机枪都很少带有刺刀这一配件——这正是阿卜杜拉国王送给安倍的这挺机枪为啥缺了刺刀的原因,估计国王陛下也是从美国人手里淘来的二手货。

我要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0)

  • 暂无评论

社会民生推荐

热门事件

最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