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骡子网

位置:黑骡子网 > 综合 > 浏览热点

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 其实这么做并没什么不对

时间: 2025-05-20 01:19:02 

宋朝时期,宋朝经济繁荣,重文做并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轻武其实但在战斗力方面,不对却屡屡被欺负,宋朝这主要是重文做并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策略,而正是轻武其实这个策略,被后人屡屡诟病。不对
 


 

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 其实这么做并没什么不对

宋朝重文轻武,宋朝重内轻外。重文做并所以,轻武其实今天看宋朝历史,不对就会觉得奇怪。宋朝宋朝文化兴盛,重文做并经济繁荣,轻武其实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后人看前朝历史,正如事后诸葛亮,挑起来错误百出。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封建时代的皇帝不担心军队实力不够强大,而是怕它太强大,以至于自己无法控制,威胁自己的宝座。只要有一支军队,足以镇压地方小规模的叛乱,就可以使皇帝安心了。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宋朝强干弱枝的禁军、厢军制度。

唐朝时中央军队为南北衙军,归宦官控制。毕竟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了唐朝中后期,皇帝的废立就由宦官说了算。唐末五代,皇室衰微,禁军多为藩镇军队,因此才上演了一出出大将篡夺皇位的闹剧。

北宋立国之初,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宋太祖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收回了节度使的军权,将各地的精兵都选调到京城,由中央统一指挥,成为宋代的禁军。由于禁军是挑选地方军队的精锐而来,所以人数虽少,战斗力却强,地方部队根本无力与朝廷抗衡。

禁军实力强大,如果控制不当,皇帝反而会深受其害。为此,宋朝先是将禁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殿前都指使司率领,一部分由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率领。后来,后者又分为马军司和步军司两部分。到此,禁军分由三个衙门统率,称为“三衙”。

三衙统率军队,却无权调动。调动权归属文官主持的枢密院。两者之间互相限制,但实际上却是以文制武、重文轻武、权归朝廷。北宋统治者贯彻强干弱枝政策,禁军作为天子卫兵,平时守卫京师,有事则出发应变,达到内外相制,保持京城内外兵力平衡。因此,京师禁军主要分布于开封府界内。

虽然在军事上,宋朝显得不堪一击,但在经济上,宋朝却远超其他的朝代。

北宋时期,全国人口约7000~8000万,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1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40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有汴京、临安、长安、洛阳和南京5个,城市化率达到30%。经济空前繁荣,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实现了富国的目标。据记载,宋朝的年均财政收入为8000万贯钱以上(当时1两白银=1贯铜钱),这是我国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法比拟的。为减轻携带现钱的负担,在世界上首次推出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我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火药都是在宋朝发明的;各种矿产大量开采,冶炼技术蓬勃发展,有色金属得到广泛使用;一大批世界首创性的制造厂,如造船厂、造纸厂、火器厂、印刷厂、织布厂等相继问世。航海、造船、医药、工艺、瓷器、农技、丝绸工艺等遥遥领先于世界。

宋朝的文治

宋太祖制定了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他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第一,开辟儒馆,任用大批儒士;广建学府,培养人才;下令修复孔庙,下诏拨款增修国子监学舍。在国子监开学讲授之日,他还派内侍送去美酒佳肴,以此来表示庆贺。在这一政策下,长期遭受压迫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儒臣们开始活跃起来,穿白袍子的举人们和大襟束带的士大夫们也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出现,与武人们平起平坐。

第二,改进和推行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放宽科举考试的选拔门槛,无论家庭贫富、地位高低,只要具有一定的文化都可以前往应举。严格考试制度,以防富家子弟们请托舞弊。每年春季,大批大批的读书人涌进考场,场面及其壮观,甚至有的和尚道士也还俗应考。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选拔高级人才为自己所用。经过这番改革,考场代替了战场,成为平民进入上层领域的主要手段。清寒的书生,即使穷困潦倒,但是一旦进士及第,就如同平步青云,人人刮目相看。

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宋太祖选拔了大批有才华的文臣,使他们进入了统治集团,让他们担任了中央和地方的官吏以此来打破武人专权的局面。宋太祖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文臣不能只是用来当作点缀,应该发挥他们的作用。宋太祖不但在地方上用文臣做知州,还特别强调用文臣在中央担任要职。

“杯酒释兵权”之后,宋太祖害怕再次发生武官夺权现象,就统统的用文臣担任宰相。卢多逊、薛居正、吕庆余等人之所以被任宰相或参知政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读书好学、崇尚儒学。

我要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0)

  • 暂无评论

社会民生推荐

热门事件

最新热点